一、路加福音第 11 章:祷告什么?怎样祷告?
主耶稣在路加福音11章向门徒示范了主祷文,并通过"深夜求饼的朋友"比喻阐明祷告的态度。
1. 祷告的首要次序:上帝的荣耀与国度
"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,愿你的国降临。"(路 11:2)
张牧师指出,这句开场白是所有祷告的"大前提"与"起点"。我们的祷告不能停留在个人愿望的满足,更应以"愿上帝的旨意成就在地上、愿祂得荣耀"为终极目标。当我们真心祈求上帝的名被尊崇、国度实现时,祂便具体介入我们的生命并赐下应允。
2. 为生命全领域提出具体恳求
在求上帝国度之后,主耶稣吩咐我们为现实需要向天父呼求。
- 关乎现在的祈求(每日所需)
"赐给我们每天所需的粮"(路 11:3)不只意味着属灵粮食。张牧师解释,这里包含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需的一切--食物、财务、居所等。向上帝坦然求取"生存必需"并非贪欲,而是合乎"存有"本身的正当请求。 - 关乎过去的祈求(得蒙赦免)
"赦免我们的罪,因为我们也饶恕所有亏欠我们的人。"(路 11:4 上)
这是处理过去伤痛与怨恨的钥匙。若心怀仇怨,就无法献上纯全祷告;若不饶恕人,上帝也不赦免我们。要得应允,必须先有饶恕的姿态。 - 关乎未来的祈求(脱离试探)
"不要让我们陷入试探。"(路 11:4 下)
人性软弱,因此当主动承认有限,求上帝保守我们免受罪与恶。惟有祂能以能力补足我们的不足。
3. 祷告的态度:出于爱的"恳切不懈"
主耶稣举出"半夜为客人讨三饼"的比喻(路 11:5‑8)。在犹太文化中,深夜叩门极为失礼,但那人因接待之心而坚持请求。张牧师强调,比喻关键在于:"不是因为朋友的身份,而是因对方不住叨扰,才给他所需。"同样,上帝明知我们的需要,却常藉着"恳切"的过程深化我们与祂的关系,让我们用爱来"紧紧抓住"祂的应许。
二、路加福音第 18 章:为什么不可放弃?
主耶稣在路加福音18章以"不义审判官与寡妇"的比喻,教导"常常祷告,不可灰心"。
1. 不义审判官亦被"纠缠"而动
审判官"既不敬畏上帝,也不尊重世人",本无理会寡妇的动机;然而寡妇锲而不舍地陈情,他终因"烦扰"而伸冤。主耶稣由此反问:"难道上帝不为昼夜呼吁祂的选民伸冤吗?"张牧师提醒,若觉得应答迟延,须自省是否真正"昼夜呼求"。
2. "人子来的时候,能在世上找到信心吗?"
这是对末后时代祷告冷淡的警示。张牧师忧心,今日许多信徒因忙碌、诱惑或未得即刻回音,便轻易气馁。然而主的命令清楚:"应当常常祷告,不可灰心";唯有祷告能解决人力无法触及的问题。
3. 坚持祷告所结的实际果子
- 以利亚的祷告
先知以利亚为止住三年半的旱灾祈祷,虽未立见云雨,仍七次俯伏不弃,终见"巴掌大云"而得倾盆之雨。此证实:上帝绝不忽视坚持到底的人。 - 祷告纪录
将祷告事项与应允过程详实记录,可巩固信心,累积"上帝仍然作工"的活证。 - 宣教工场的见证
在资源匮乏的海外宣教现场,当众圣徒同心合意、坚持祷告时,上帝多次供应所需、差派同工,显明祂的信实。
结语
坚持不懈的祷告与不灰心的信心,是引领人生的核心原则。祷告既寻求上帝的荣耀,也把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一切需求呈到祂面前。即使看似未蒙垂听,也当持守"恳切叩门"的态度。张大卫牧师殷切劝勉:抓住这祷告特权,必见上帝充足供应,并在任何处境中引领我们走向至善之路。
www.davidjang.org